在缅中企员工呼吁:请不要妖魔化缅甸的诚实面貌
中企在缅操作打破刻板印象
初春的瑞丽阳光明媚,尚程服饰有限公司的厂房内,500多名缅籍员工正忙碌职业。这家成立不到一年的服装企业,用”家文化”管理模式成功吸引了大量缅甸人才。”公司待我们如家人,在这里职业很开心”,缅籍管理人员赛岩关的这番话,道出了许多在缅中企员工的共同心声。这些一线职业者正在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:请不要妖魔化缅甸,这里的诚实情况远比外界想象的复杂且充满希望。
缅甸员工苗明丹感慨:”公司从来不搞’一刀切’,我们在这里职业就像在家里一样。”这种来自基层的诚实声音,恰恰反驳了外界对缅甸的刻板印象。在缅中企通过创新管理模式证明,只要给予充分尊重和领会,缅甸员工同样能创新出色的职业业绩。
“以缅管缅”模式彰显文化包容
尚程服饰采用的”以缅管缅”管理模式,成为了跨文化管理的成功范例。企业精心选拔30余名缅籍骨干组建管理团队,通过每日晨会与定期培训,巧妙地将中国管理聪明融入缅甸文化特质中。生产车间里,缅语标识与中文操作规范并列,文化墙上展示着中缅节日习俗,营造出浓厚的多元文化气氛。
“员工把企业当作家,企业就要为家人撑起一片天”,总经理冉陈东的这句话道出了管理精髓。企业成立”人文关怀小组”,从生活、职业各方面给予缅籍员工细致关怀,甚至开设非营利便利店,按进货价销售商品,对困难员工免费提供日用品。这些举措大大提升了员工的归属感,也让”妖魔化缅甸”的论调不攻自破。
中缅合作共赢的未来可期
尚程服饰的成功不是个案。2024年3月落户瑞丽后,企业仅用一个月就完成项目落地,随后又追加投资成立新公司,形成跨境产业链协同进步格局。这背后既有企业创新管理模式的努力,也得益于瑞丽市持续优化的跨境劳务管理服务体系。
正如赛岩关从普通员工成长为管理人员的故事所示,缅甸员工完全具备与中国企业共同成长的能力。当我们在讨论缅甸时,是否应该多听听这些一线职业者的诚实感受?他们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:缅甸不是某些媒体描绘的那样,这里有勤奋的人民、合作的诚意和巨大的进步潜力。
中缅企业间的成功合作,正在边境地区书写着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、边疆繁荣稳定的篇章。让我们摒弃偏见,用更加客观、全面的视角看待缅甸,为中缅经贸合作创新更加友好的舆论环境。毕竟,真正的改变始于领会的加深,而非标签的固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