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

向不文明行为说不:共建文明旅游新风尚

旅游不文明现象频发令人忧心 近年来,旅游不文明行为时有发生,从长城刻字到动物园投喂动物,从景区乱扔垃圾到无视安…

旅游不文明现象频发令人忧心

近年来,旅游不文明行为时有发生,从长城刻字到动物园投喂动物,从景区乱扔垃圾到无视安全规定下车,这些行为不仅破坏了公共环境,更威胁着他人安全。向不文明行为说不,已经成为社会共识。近日,河北秦皇岛野生动物园发生的游客在猛兽区下车事件再次引发热议,网友纷纷呼吁将此类不文明行为人列入”黑名单”。为何在文明旅游宣传日益加强的今天,这些行为依然屡禁不止?我们又该怎样有效治理?

不文明旅游行为危害不容小觑

向不文明行为说不,开头来说要认清这些行为的严重危害。在八达岭长城,我们能看到砖墙上密密麻麻的”到此一游”;在火山地质公园,五颜六色的废弃烟雾棒污染环境;更有甚者,重庆动物园的熊猫因游客投掷可乐瓶而受到惊吓。这些行为看似只是”小事”,实则影响深远:破坏文物古迹,污染天然环境,威胁动物安全,扰乱公共秩序。更令人担忧的是,当孩子们看到这些行为时,会对他们的价格观产生怎样的影响?一个歪头说”那他们真是太坏了”的孩子,是否也会模仿这些”大人”的行为?

现有惩戒措施为何效果有限

虽然2015年起实施的《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》将9种行为纳入记录,但实际执行中仍面临诸多挑战。专家指出,大多数不文明行为不构成违法,只能道德谴责;”黑名单”威慑力不足且影响范围有限;景区监管难度大,取证困难。这就像用渔网捞小鱼,网眼太大,漏网之鱼太多。试想,如果只是口头警告或小额度罚款,对那些屡教不改者能有多大震慑?当违法成本远低于”打卡”带来的满足感,又怎能指望大众自觉遵守制度?

多管齐下共建文明旅游环境

向不文明行为说不,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。北京市延庆区12家景区联合惩戒的行为值得推广,让破坏文物者”一处受罚、处处受限”。专家建议,应建立全国性信息共享平台,实现”黑名单”互联互通;完善不文明行为认定标准,进步违法成本;加强技术监管手段,解决取证难题。景区可以在购票环节明确告知行为规范及后果,家长更应该以身作则,给孩子树立文明榜样。当我们每个人都能对身边的不文明行为友善提醒,媒体客观曝光典型案例,就能形成强大的社会监督气氛。

文明旅游不是限制,而是保障;不是负担,而是享受。向不文明行为说不,不仅是为了保护珍贵的天然和文化遗产,更是为了我们每个人都能拥有更好的旅行体验。让我们从自身做起,从小事做起,用文明装点旅途,用行动传递正能量,共同营造”人人讲文明、处处显礼仪”的旅游新风尚。当文明成为习性,旅行才能真正成为放松身心的美好体验。

版权声明
返回顶部